茶事与禅宗的仪礼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有如此巨大功能,决非仅由其药用性质的特殊方面所决定,正如道教最旱在观念上把茶吸纳进其“自然之道”的理论系统中一样,禅门亦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说的一个自然媒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中,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无与伦比的自然媒介。它的无可替代性正是禅宗能将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而大大兴盛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菩萨在线

  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旱发生于药用功能中,但不同的是,它一开始便与禅门最基本的工夫---禅定结合在一块。而禅定正是其他宗派也注重的,所以就连最富神秘色彩的佛教密宗在其重要场合也无法离开茶。菩萨在线

  实际上,佛教禅宗不仅对我国的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的制作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禅茶精神对整个中国茶文化的渗透与普及,人人提高了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首先体现在佛教茶文化的每一环节内。由此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品味也大大提高,可见禅宗的功劳之大。菩萨在线

  的确,禅僧高士能悟得禅理、茶性之间个中之味,与其本身的修养及其美学境界有关。他们注重精神追求,淡泊物质享受和功利名份。这是他们得以保持那份清纯心境,以随时进入艺术境界的前提。因而,“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大自然的精英,换来脑清意爽生出一缕缕佛国美景。”(梁子《中国唐宋茶道》)这是一种纯粹的美的意境。菩萨在线

  佛教对各类“行茶仪式”的美学升华,一方面是山于茶事活动的普遍展开,场所日益增多,交流传播日益广泛,因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因出现了一些精益求精又热心茶道的禅僧。此外,茶器的日益精良,也必然地推动着这一美学化的进程。那一套套顺应佛教仪轨的茶道形式——寺院茶礼,正是适应禅僧们的集体生活而必然形成的严格要求。

相关内容

茶言茶语丨“外行”喝水,“内行

茶言茶语丨“外行”喝水,“内行

喝茶,不能来者不拒。什么茶都要尝两口,那不是在喝茶,只是喝水罢了。 茶,分三六九等,价格不是衡量好坏的标准,品质才是。 鉴别茶叶品质是一门技术活,门道有很多,归纳起

日本的茶事七则

日本的茶事七则

   1168年入宋僧荣西从中国带茶种回国种植之后,日本的种茶、饮茶风尚大为流行。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日本茶道在中国茶道基础之上又融合了自己的思想,以下的茶事七则能为研究日本茶文化提供参考。   1、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可浅近解释为“酷爱和平,清心宁静”。和敬清寂源出村田珠光“谨敬清寂”之说,后来千利休(1521-1591年)将其改为“和敬清寂”。“和”与“敬”是强调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有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和“寂”则强调茶室庭院应当清静和典雅。其本质就是“和美”、“清心”,是

闽北下梅村的茶事

闽北下梅村的茶事

唐寅痴情茶事

唐寅痴情茶事

 2011年中国茶事述评

2011年中国茶事述评

来源:茶博览   在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不堪理想的2011年,中国茶产业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强势。红茶与黑茶风起云涌,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为代表继续保持热销势头,占市场绝对份额70%以上的绿茶保持平稳增长势态。据和君咨询专家蒋同预计,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预计产量为150万吨,茶叶农业产值为600亿,全产业链的流通值(消费总值)将达到2500亿。     ■红茶与黑茶共创佳话     “信阳红风暴”可以说是2011年中国茶营销的经典

关于茶博会

参展指南

参观指南

联系我们

其他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