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禅茶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一个大文学家,欧阳修有非常多的作品传世。2014茶博会人员介绍,欧阳修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茶人士,他写的关于茶的作品不是特别多,但每一篇都十分精彩。
欧阳修特别推崇修水的双井茶,有《双井茶》诗,详尽述及了双井茶的品质特点和茶与人品的关系: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群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十分关注,他在为蔡襄《茶录》所作的后序中论述到当时人们对小龙团茶的珍视,已成为后人研究宋代贡茶的宝贵资料。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仁宗尤所珍异,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祐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 《大明水记》是欧阳修论烹茶之水的专文。他在文中对唐代陆羽《茶经》和张又新《煎茶水记》的比较和批判,显示出了一个学者独立思考,不随人后的本色。
热点
相关内容
茶暖人生 | 禅茶一味是人生
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的步伐也在提速,在重大压力下,大家都渴望放慢脚步,享受慢生活、净人生。品茗、听佛成为了都市人闲暇生活的放松项目,禅茶一味成为人们追求的人生真谛。 茶道和禅道从古至今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僧人爱品茶,以茶为修身静心的良品。茶,不仅为僧人们提供了日常饮品,也为他们参禅悟道提供了介质。品茶,先苦后甘,先涩后润,而茶自古又有“苦节君”之称;佛家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论是生苦、死苦,别离苦还是求不得的苦,佛家都能在
以茶释禅的故事
以茶喻理的禅茶故事
欧阳修最爱茶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欧阳修才华横溢,但历尽沧桑,“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这是欧阳修晚年诗作。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茶可谓陪伴欧阳修走过了繁华与落寞。 熙宁三年(公元一○七○年),欧阳修知蔡州,更号六一居士。何谓“六一居士”呢?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虚拟了一段对话: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rdq
禅茶之“六和”
六和敬本来是寺院里面团队管理所遵循的理论体系,然而放到寺院里的饮茶上,我们亦能找到其共通之处。北京2014茶博会人员介绍,寺院里也有禅茶的“六和”。 身和同住 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大家在一起品茶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 口和无诤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义语。把握说话五原则: ① 仔细聆听,想了再说; ② 语音清楚,语词恰当; ③ 语气温和,态度诚恳; ④ 内容丰富,
听范增平讲禅茶的精神
范增平老先生是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也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范增平先生著有关于茶的名作多篇,在台湾及大陆都享受盛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范增平先生对于禅茶精神的理解吧! 禅茶 离不开禅的观照与感悟,也离不开茶的清和与隽永,中华茶文化 博大精深,禅茶文化 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茶 的精神在2005年10月18~21日“天下赵州”世界禅茶文化 交流大会时,定调为“正、清、和、雅”。 &ldquo
禅茶一道,雅俗同归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的落实与升华。北京茶博会介绍,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集中在一个“和”字上。也就是说,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那么,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我想,一个“雅”字可以体现。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 “正&mi
2010首届中华禅茶论道茶业大赛获
2010首届中华禅茶论道茶业大赛获奖榜单 来源:中华茗茶网 2010首届中华禅茶论道茶业大赛组委会标准与评审专家委员会于2010年12月26日在中国·东盟城市——南宁市召开会议,审议评定出2010年度首届“中华茶女”“中华名茶馆”“中华『茶禅一味』茗品”“中华禅茶之乡”获奖和推荐示范项目共51项。现将各获奖的项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