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区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自唐朝形成,便担当着汉、藏、西番之间茶贸易的桥梁。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陇南地区的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上亮丽的风景。

  陇南地区在两宋和明清时期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一是陇南境内居住有大量的番族,在当时,今陇南宕昌县、武都县西北、康县西北、礼县和西和西南地区均为番族集聚区;二是以秦蜀道为干线的茶马商道遍布陇南全境。秦蜀道位于陇南东部地区的嘉陵江上游,沿着这条干线,还分出若干条支线,遍布陇南全境。如从绵阳经江油、青川,翻越摩天岭,至碧口、文县、武都、宕昌、岷县进入番地的阴平道(或称甘川道);从略阳出发、经康县窑坪、云台大山岔(古散关)、中坝、唐房坝、关沟门(向北可进入成县境内),沿西汉水经河口、李山、毛坝、太石,进入武都县境内,再经田河(向西经西和大桥、洛峪、何坝,到达礼县、岷县、漳县)、龙坝、隆兴、安化、武都,并入阴平道,可称之为散关(今康县大山岔,古称散关、七防关)道或西汉水道,这两条道路历史悠久,是古代四川通往陕、甘、青地区的重要商道,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如阴平道,为三国时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灭掉蜀国路线。散关道也为古道,明万历《阶州志》载:“七防关,东至略阳,为秦蜀要道”。清嘉庆《武阶备志》也载:“七防关,在州北二百里。路通汉中府略阳县,明设巡检司。按:为甘肃入蜀要道。即古七防关。

  早在两宋时期,朝廷就在阶州、成州、文州、宕州、西和州设有茶马场,由国家直接管理进行大规模的茶马交易。据现存成县的宋《世功保蜀忠德之碑》记载,“置互市于宕昌,故多得奇骏。辛巳之战,西路骑兵甲天下”。南宋朝廷一度时间下令停止茶马交易,致使军中无战马可驭,为此,负责防守陇南地区防务的吴挺多次上书:“马者,兵之用也,吾守罢去,不忍一旦误国军事”。最后,朝廷下令恢复茶马交易,大量战马又源源不断输送到京师及其他各地南宋军队中。朝廷为了确保对茶马交易的控制,责令秦蜀道沿途地方官吏负责揖拿私售茶叶的茶商,《徽郡志》就明确记载:“董颜威,绍兴中河池尉。益以茶商百余,遂捕之。”宋代河池即明代徽州,捕获私售茶商百余,可见当时此地茶马交易之兴盛。

  中央政府为了保证榷茶的顺利进行,明初在秦州设置了茶马司,并在秦州骆驼巷、稍子镇和徽州火钻镇(今徽县高桥乡木庐村火钻社)等地设立了批验茶引所(批验所),专门负责秦蜀道茶马贸易及茶引检验等事务。由于徽县火钻镇独特的地理位置,设于火钻镇的批验所长期保留,可见其在茶马互市中的重要性。正统五年(1440年),明英宗要求无茶课的批验所均应裁减,而火钻峪茶引批验所不在裁减之列。嘉靖十四年(1535年),监察御史刘希龙裁撤秦州骆驼巷等批验所时,“唯火钻镇,官虽革而印未缴也”。嘉靖十七年(1538年),监察御史沈越奉命巡茶陕西茶马交易,至火钻镇,叹曰:‘此地去徽六十里程,去秦二百里程,而茶马由是通焉,岂可以无官守与公署哉?况虏酋一寇,众逾十万,近者吉囊俺答之种最号精强,而哈喇慎亦黠虏也,不时南侵,墙堵而来,虽有秦、巩、临、平、甘、宁、固、靖诸路之兵,然众寡不敌,又多软脆,望尘奔循,莫敢支持。人徒以为虏强而我弱也,殊不知御虏在士,奋士在马,畜马在茶,行茶在公署。公署不立,而欲茶之行者鲜矣。茶课不足,而欲马之畜者鲜矣。马力不齐,而欲士之奋者鲜矣,军士不奋,外欲攘敌以却虏,内欲安夏以保邦者,未之前闻也,然则火钻镇察院行台之建,岂可少且缓乎?”遂下令在火钻镇修建巡茶察院行台,作为巡茶御史驻扎办公之所。“行台正厅三楹,东西厢房共六楹,后厅三楹,二门、大门各三楹。若大使之宅第,则行台之西,亦不下一二十楹,器用诸物皆具。是役也,始于嘉靖十八年五月初十,落成于本年九月二十七日”。解决了巡茶御史“于所无衙,于官无事,如虚衔耳”问题。不久,又在火钻镇附近的木庐镇修建了巡茶御史公馆。据明嘉靖《徽郡志》田赋志记载,“徽州北六十里火钻峪,系运茶要路。旧制设有花引所衙门在焉,其汉中府所属五州县课茶俱由此地运送秦州三十五里店交割”。火钻镇仅常年居住的运茶脚户就百有余名。徽县火钻镇自此成为巡茶御史的官署之地,也就成为全国茶马交易的管理中心。

  清代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虽然已经没有明代那样辉煌,依然比较活跃。清初,朝廷承袭明制,照样依赖于茶马贸易而获马。清代交易番马用的茶叶的主要供给地仍然是陕西、四川和湖北等地区,而负责茶叶运输的主要是陕西、甘肃等地的商人。茶马贸易运输路线也仍然是秦蜀道为主,其中散关道,即青海、兰州、临洮、岷县、武都至康县窑坪这条商道作用更大,成为一条主干线。早在明代后期,散关道因其较为平坦易行,沿途人口密集,其繁荣程度已超过略阳至徽县、秦州商道。康县窑坪成为陕甘川交界地带的陆路码头,南北货物运到这里后,向西可达甘南、临夏、兰州、青海;向北可达成县、天水及西和、礼县;向东过邓子院、药木院、冝口,渡嘉陵江到略阳后直达汉中、湖北;向南过木瓜院、灯草沟、入目岭,到达郭镇,然后由此入川,远去成都、云南。当年的窑坪,店铺林立,商队成群。

  但民间茶叶贸易仍然正常进行。秦蜀道虽然没有了茶马贸易的内容,但茶叶和其它物品的交易依然存在,南方的茶叶和丝绸、布匹、白酒、日用品经此源源北上,而北方的食盐、水烟、皮毛、药材等由此南下,历经数百年,秦蜀道及散关道的作用依旧。康县窑坪作为货物重要集散地,直到解放前夕,仍十分繁荣。据袁祺《建国前的窑坪商业》记载:1948年,窑坪有各类经营商户140多户,其中大商号10户,资金雄厚,购销两旺,“7家脚骡店常是驮畜满槽,客商满店。仅1948年清明节前夕,一周内先后来了各地客商的400架驮子。”(每逢集日),四五百米长的窑坪街道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宝成铁路、甘川公路和略武公路的修通,往来货运改走铁路和公路,这条千年古道才逐渐废弃、萧条,失去了光彩,现在的窑坪,已是一个普通的村镇,惟有几座幸存的旧宅和摆放在街旁的拴马桩、马槽等,还能依稀看到昔日的辉煌。

相关内容

2022国际茶日丨首发!12国/地区!

2022国际茶日丨首发!12国/地区!

5月21日,全球茶人将迎来第三个国际茶日。聚焦茶产业领域,你首先会想到哪些茶产业相关词汇?国际茶行业人士又在关注哪些点? 坚韧透明度个性化消费20+国际茶产业关键词带你洞悉

春茶采摘季,这些了解一下

春茶采摘季,这些了解一下

不同地区的茶树品种不同,发芽情况也不一样,如今春茶上市越来越早,相信有些人的朋友圈已经又有在销售今年的春茶了,很多不熟悉春茶的朋友,往往认为越早越好,上当买了假茶

宁波博物馆展现茶马古道壮阔历史

宁波博物馆展现茶马古道壮阔历史

丝绸之路系列展《 茶 马古道八省区文物联展》昨日起在宁波博物馆一楼西特展馆与观众见面,展出338件(套)珍贵文物。 此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西藏博

陇南文县巧作茶“文章” 发展县

陇南文县巧作茶“文章” 发展县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找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帮助农民巧作茶文章,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 小雨天,茶树的嫩芽在雨水的擦拭下绿的发亮

海南谋划茶旅融合新路

海南谋划茶旅融合新路

在北方很多地区尚冰雪覆盖之际,海南五指山什会村已经茶香四溢、茶歌遍山。近日,首届中国(海南岛)早春茶开采节暨五指山茶产业发展论坛在什会村的妙自然茶园基地举行,正式

甘肃建成“北茶马古道”博物馆

甘肃建成“北茶马古道”博物馆

据北京茶博会了解,茶马古道不仅存在于公众所熟知的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甘肃、陕西和青海一带也存在以茶马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古老商贸通道。以北茶马古道的历史遗存和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日前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建成开馆,其中近千件文物和遗存展示了鲜为人知的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   2009年,考古人员在甘肃康县发现了一块石碑,该石碑刻有茶马贩通番捷路字样,康县由此成为中国唯一发现有碑刻佐证

甘肃建成“北茶马古道”博物馆

甘肃建成“北茶马古道”博物馆

  说起茶马古道,人们多半会首先想到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但相关文物佐证西北也有。据北京茶博会了解,2016年元月,一个以北茶马古道的历史遗存和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建成开馆,其中近千件文物和遗存展示了鲜为人知的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   康县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博览馆馆长杨清军说,2013年康县茶马古道被列入国家文物部门十二五重要大遗产保护项目库以后,众多北茶马古道文化遗存得到修缮保

易武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

易武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

   易武绝对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路段之一。2014茶博会人员介绍,易武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亦是茶叶生产、加工和集散之地,其繁华程度在当时的茶马古道无二。   古茶园   易武至今还有古茶园11430亩,主要分布在麻黑、高山、曼洒、曼乃、曼腊等几个地方,全乡各个地方均有零星分布。位于麻黑村委会的古茶园最具代表性,茶园面积4700多亩,有茶树56.4万余株,这片茶园均为老茶树,从明朝初期起就开始在这里种植,在清雍正至道光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和民国不间断地补

关于茶博会

参展指南

参观指南

联系我们

其他

取消